国庆佳节前夕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即2025年9月30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南新制药犹如在资本市场投下了一枚足以撼动局面的重磅炸弹,接连抛出两则重磅公告,瞬间点燃了市场的敏感神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则令人生疑的通告:公司已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年报信息披露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公司正接受正式的立案调查。紧随其后,第二则公告更是宣告了市场瞩目已久的一项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戛然而止——这项斥资高达4.8亿元的收购案,竟在披露尚不足一个多月后便宣告流产。这两则突如其来的消息,注定了南新制药逾九千户股东将在忐忑不安中度过整个国庆长假。
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的编号为“证监立案字0132025024号”,明确直指南新制药涉嫌年报信息披露违规。尽管公告并未详述违规的具体脉络,但此举显然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5年4月,南新制药就曾发布过一份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声明。彼时,公司自查发现,2023年底部分产品的销售收入,其确认条件在当年并不充分,本应计入2024年的账目,却被提前确认在了2023年。
展开剩余79%此次会计差错导致2023年虚增收入高达2453.97万元,相应地,2024年的收入被虚减了同一笔金额。细算之下,这笔款项占南新制药2023年营业总收入的3.4%。随后,公司对2023年年报,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各项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关科目进行了修正。然而,证监会的后续行动表明,他们显然认为问题远不止于此简单的差错更正,最终决定启动正式的立案调查程序。
与此同时,南新制药宣布终止重大的资产重组事宜,这项计划是在2025年8月27日才刚刚浮出水面。根据原定蓝图,南新制药计划以现金方式,从未来医药手中收购一批核心资产包,交易总价不超过4.8亿元。拟收购的标的资产极为关键,涵盖了已上市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和“(Ⅱ)”的所有权及知识产权,以及尚处于研发阶段的“(Ⅲ)”的相关权益。
关于终止重组,南新制药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尽管公司与交易对手方进行了多轮深入的论证与磋商,但最终未能就交易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公司强调,鉴于此次交易仍处于筹划初期阶段,各方均未签署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交易协议,因此重组的终止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或财务状况构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南新制药第二次“搁浅”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早在2020年公司登陆科创板伊始,曾雄心勃勃地抛出过一项高达26亿元的并购宏图,但该计划最终却在2022年宣告破灭。
南新制药创立于2006年,长期深耕于抗病毒、传染病防治药物,以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0年3月26日,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彼时的发行价定格在34.94元/股。
公司的“起家之本”和“发家之源”,是其核心拳头产品——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这在国内是首个获批上市的1.1类抗流感创新药。帕拉米韦作为一种抗流感病毒药物,其疗效被认为优于公众更为熟知的奥司他韦。然而,受制于只能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特性,它主要应用于医院场景,因此市场知名度远不及口服的奥司他韦。凭借这款独家产品,南新制药在2019年营收成功突破10亿元大关,并顺利叩开了科创板的大门。
但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却急转直下,迅速“变脸”。从2021年至2024年,公司连续四年净利润为负:2021年亏损1.62亿元,2022年亏损7883.23万元,2023年勉强录得375.15万元的微薄盈利,而2024年则再次深陷泥潭,巨亏3.54亿元。进入2025年,颓势依旧: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仅录得6184.63万元,同比骤降7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高达4000.23万元,同比暴跌493.23%。
公司将业绩下滑归咎于部分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调、报告期内流感病例减少导致市场需求疲软,以及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占比下降。然而,更深层次的困境在于,其王牌产品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面临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南新制药的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原研药监测期于2018年4月4日届满后,国内迅速涌现出近40家企业的仿制注射液产品获批上市。为应对激烈的市场厮杀,南新制药在2023年毅然决定将该产品价格下调43.51%,试图以此保住市场份额。降价效果立竿见影:2023年,该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从2022年的105.14元/瓶降至59.39元/瓶,销量则从439万盒激增至1124万盒,销售收入随之从4.62亿元增至6.67亿元。
然而,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终究难以为继。2024年,帕拉米韦注射液被纳入第十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共有9家企业中标,平均降幅达到了惊人的90%左右,这进一步无情地挤压了南新制药的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
除主营业务遭遇结构性挑战外,南新制药的资产重组计划也引发了市场的深刻疑虑。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约为4.39亿元,而计划收购金额高达4.8亿元,这几乎意味着公司要动用全部的“家底”。尽管市场曾担忧此举是否会“掏空家底”,但南新制药方面曾回应称,收购将采取自有资金、并购项目贷款以及分阶段支付相结合的方式,不会造成过大的资金压力。
就在2025年9月5日举行的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南新制药董事长张世喜还曾对外描绘蓝图,表示公司将持续推进改良型新药帕拉米韦吸入溶液的III期临床试验,并积极开展资本运作,计划通过收购药品批件来充实产品管线。然而,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描绘蓝图到宣布终止收购,再到遭遇证监会立案调查,南新制药在资本市场的急剧震荡,令人唏嘘不已。"
发布于:江西省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